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储能技术类型及其应用发展综述
    薛福, 马晓明, 游焰军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48-58.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7
    摘要199)   HTML12)    PDF (929KB)(534)   

    储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性支撑技术。在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其作用和价值也日益凸显。对现有储能技术的类型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着重分析了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差异性,并对其应用场景及经济性做了综合比较。分析认为,电池储能的研究重点是引入新储能材料,解决非传统电化学问题。热化学储能由于过程可逆性能耗小,适合长期存储,但需注重循环动态特性、建模、控制造价成本等。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熟、储能容量高,适合大规模储能容量开发,但面临选址受地形限制、前期基建成本高、运维成本差异性大等问题。飞轮储能适用于频繁启动和储能释能周期短的场合,研究关键是如何减少转化过程中能量损耗。氢能应用则受存储运输环节及能源转换效率偏低等因素制约。分析可为储能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熔盐储热技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张钟平, 刘亨, 谢玉荣, 赵大周, 牟敏, 陈桥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40-47.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6
    摘要266)   HTML16)    PDF (2330KB)(356)   

    熔盐是一种理想的储热介质,具有黏度低、蒸汽压低、热稳定性高、储热密度高等优点,因此熔盐储热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火力发电机组的调峰调频、供暖与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目前对熔盐储热关键技术的研究普遍以太阳能光热发电为中心展开,针对其他场景的研究与应用不够充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熔盐的工作温度区间、加热方式、关键部件的选择和系统流程的布置都有区别。概述了熔盐储热技术的优势特点与技术关键,总结了在不同场景下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应用示范,分析了目前熔盐储热技术需要加强研究的关键方面,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万明忠, 王元媛, 李峻, 鹿院卫, 赵甜, 吴玉庭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26-31.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4
    摘要268)   HTML13)    PDF (1004KB)(330)   

    储能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储能容量大、系统效率高和运行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适合大范围推广的规模化电力储能技术,也是电网侧规模化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综述,全面阐述不同形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从压缩热储存角度分析压缩空气储能未来发展趋势,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高温储热技术的发展,高温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因其效率优势成为未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的热门方向。使用低熔点熔盐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储存高温压缩机压缩热的储热介质,可以将压力水的储存温度降低,显著降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初投资成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及其建设实践
    刘健, 刘雨鑫, 庄涵羽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6): 59-65.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6.008
    摘要183)   HTML8)    PDF (1216KB)(323)   

    在碳达峰、碳中和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因其对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有效管理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组成形式,虚拟电厂通过先进的控制、计量、通信、优化等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可调节负荷、可中断负荷、储能等),实现源、网、荷、储的友好互动和优化运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及利用。介绍了接入调度系统的虚拟电厂系统结构、网络拓扑、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在虚拟电厂建设过程中的保护配置、信息通信、智能终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建设项目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综合能源系统中热泵技术研究与应用
    孙健, 王寅武, 吴可欣, 陶建龙, 秦宇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4): 1-11.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4.001
    摘要225)   HTML8)    PDF (1697KB)(320)   

    在“双碳”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不断地推进可再生能源灵活消纳、低碳化供热供冷、工业余热利用及配合电网灵活调峰等领域的技术改革。热泵因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的特点,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热泵可作为系统的供能及储能单元。在综合能源系统中,以能量来源为依据,热泵被分为空气源、水源、土壤源及余热4类,对作为供能单元的4种热泵分别进行描述;按照储能类型,热泵可被分为储热(冷)及储电2种。热泵的使用实现了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化及高效化运行,但在其应用过程中存在能源匹配以及优化运行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热泵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热泵的应用与发展
    李敏霞, 侯焙然, 王派, 董丽玮, 田华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4): 12-18.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4.002
    摘要164)   HTML8)    PDF (1546KB)(311)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采用自然工质的CO2热泵更加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介绍了国内外CO2热泵应用与研究现状。CO2热泵热水器与传统电热水器相比,CO2排放量减少40%,其最大优势在于,以较大温升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使用CO2热泵,铁路沿线和北方农村地区能出产满足要求的热水并具有较高的全年能效比。一些企业已完成CO2车载空调的研发,并已基本实现量产。CO2热泵干燥与传统的电热干燥技术相比,节能率高达55%。CO2热泵技术将是未来研究环保低碳新技术的热点,将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滕佳伦, 李宏仲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8): 53-63.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8.007
    摘要170)   HTML6)    PDF (1233KB)(274)   

    综合智慧能源是一种综合利用信息通信、能源、智能制造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储存、消费和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和安全化的能源系统。它不仅是一种技术革命,更是能源行业的革命,推进了传统能源系统向智慧化、综合化和绿色化转型。综合智慧能源系统通过采集、传输、处理和利用能源信息,实现能源的优化分配和精细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及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分析在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综合智慧能源的内涵及技术架构,并将其关键技术归纳为能源生产、能源输送、能源存储、能源消费、能源智慧化和多能协同优化等6个方面的技术。对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4点建议:推动智能化的电力市场建设,提升能源数据管理能力,推进以电能为基础的客户端供电业务的发展,以及要推进我国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考虑负载响应特性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余文昶, 陈永刚, 曹俊波, 左鹿原, 张相寅, 杨秀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10): 25-34.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10.004
    摘要123)   HTML6)    PDF (1418KB)(250)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算力+电力”协同,数据中心作为一种增长迅速、耗电量大的新型负载进行节能降碳,充分挖掘其调节潜力具有重大意义。为充分发挥数据中心负载灵活性,提出一种考虑负载响应特性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的方法。首先,建立了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框架,对数据中心的负载响应特性和能耗设备进行建模,对数据中心冷、热、电3种负荷展开研究;其次,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以数据中心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最后,以某数据中心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对算例进行不同场景对比分析发现,最佳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和能耗,实现工作负载的最佳分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知识图谱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研究综述
    王永真, 韩艺博, 韩恺, 韩俊涛, 宋阔, 张兰兰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7): 1-1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7.001
    摘要131)   HTML12)    PDF (3392KB)(243)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问题将日益突出。为全面揭示全球数据中心的研究进展,提出基于综合能源系统视角的知识图谱科学计量方法。该方法从研究趋势、理论方法及工程案例等多维度对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的最新研究进行分析。首先,对全球数据中心能量研究领域科技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分布特征及研究热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采用能源梯级利用、多能互补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规划设计、运行评价、计算求解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数据中心能源系统正不断走向包含经济和低碳的多维度全局优化。最后,鉴于传统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评价指标——电能利用效率(PUE)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及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工业余热的高温空气源耦合热泵循环性能分析
    孙健, 秦宇, 郝俊红, 杨勇平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7): 40-47.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7.005
    摘要88)   HTML3)    PDF (1319KB)(240)   

    工业余热的温度分布范围广,常规余热利用方式难以对中低温余热进行有效回收利用,热泵用于回收中低温工业余热具有效率高、能耗低、安全环保等优点。传统的吸收式热泵与压缩式热泵由于热力学循环、工作介质热力性以及压缩机耐温耐压程度的限制导致其只能在窄温域内工作,无法满足工业余热回收背景下的“高制热温度”“宽温域换热”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吸收-压缩式耦合循环的超高温空气源热泵机组,回收工业废蒸汽(120 ℃)和空气热量,制取160 ℃热水(蒸汽)。通过使用工程方程求解器软件(EES)对提出的新型耦合循环进行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况为制取热水温度130 ℃,室外环境温度30 ℃时热泵机组热泵性能系数(COP)达到最大值1.600。在制取热水温度160 ℃下,热泵机组COP最高达1.400。研究的结果拓宽了热泵的工作温度范围,提高了热泵的制热温度。研究结果对热泵用于工业余热回收领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提高工业领域一次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RSOC的风光氢能源系统功率分配策略研究
    李菁, 窦真兰, 王加祥, 张春雁, 鲁涛, 倪耀兵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7): 78-86.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7.009
    摘要121)   HTML1)    PDF (1415KB)(239)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RSOC)作为新型氢能储技术在可再生综合能源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与低温氢储能技术以堆功率代表系统功率进行功率分配策略研究相比,RSOC电堆外围需配置高功耗辅助系统(BOP)来维持其高温运行,且系统功率调控速率受温度安全限制。因此,RSOC氢电转化系统的BOP功耗和功率调控速率约束对系统功率分配有着显著的影响。为此,建立了基于RSOC的风光氢综合能源系统模型,着重开发了考虑BOP功耗的RSOC氢电转化系统功率模型。同时,提出一种基于RSOC的风光氢综合能源系统功率分配优化方法,考虑RSOC功率调控速率、各系统容量等约束条件,建立以系统日运行成本最小化、风光消纳最大化为目标的功率分配优化策略,并通过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问题。优化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获得优越的功率分配策略,与一般的功率分配策略相比,优化后的功率分配策略能够获得更高的系统收益。此外,电网和蓄电池的参与增加了系统的功率调节的灵活性,降低了系统整体运行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计及需求响应的风-火-储-碳捕集多源参与深度调峰市场的低碳经济调度
    郁海彬, 高亦凌, 陆增洁, 董帅, 鲁林, 任逸之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8): 80-89.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8.010
    摘要77)   HTML2)    PDF (1494KB)(228)   

    “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新型能源体系既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又需要发挥火电的保障作用。为解决现有源、荷两侧市场机制不足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电网的调峰需求,构建了一种价格型需求侧响应(PBDR)下的风-火-储-碳捕集多源联合深度调峰(DPR)模型,并分析了其特性。该模型不仅解决了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损耗大、成本高、碳排放多、参与调峰积极性差等问题,而且优化了源-荷双侧出力及负荷曲线,呈现良好的削峰填谷效果,并缓解了电网的调峰压力和成本。算例表明,所建模型在提升系统风电消纳水平、降低火电机组煤耗、控制运行成本及减少深度调峰次数等方面成效显著,引入碳捕集机组参与深度调峰,进一步减少了碳排放量并促进储能参与深度调峰收益。根据火-储市场主体的成本特性考虑定价策略,实现了电网深度调峰运行的经济性和低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云储能模式下用户侧储能协调优化调度机制研究
    崔金栋, 汪羽晴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18-25.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3
    摘要69)   HTML2)    PDF (1287KB)(220)   

    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储能应用场景层出不穷。用户侧小型储能具有体积小、部署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但是过于随机的调度模式也给电网运行带来隐患。用云储能理念入手,实现用户侧小储能装置的互联互通,提出了云储能服务系统架构及运营模式,并设计了云储能模式下小型储能装置的集群调度策略。通过设计具体仿真算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验证结果显示所提出的运行模式和优化调度方案可落地、易实施、有成效,是对储能应用新场景的一种有益探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光储协同综合智慧能源站自动功率控制系统研究
    陈晓英, 楼继开, 邱亚鸣, 胡静, 陆裔晨, 岑垚, 雷顶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77-85.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10
    摘要86)   HTML3)    PDF (2043KB)(220)   

    为使可调节负荷参与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期间收益最大化,提升可调节负荷的自动控制水平势在必行。针对可调节容量相对较大、响应速度相对较快的光储协同综合智慧能源,在分析《华东区域电力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华东区域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对可调节负荷相关考核补偿指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智慧能源控制系统参与自动功率控制(APC)辅助服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构建“多尺度负荷预测-APC响应策略寻优-底层协同控制”完整的控制系统架构,制定三层控制系统架构的程序部署方式,并给出典型系统的监控画面。项目实践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光储协同综合智慧能源的全自动、经济地APC响应,为类似园区型综合智慧能源站参与APC辅助服务提供了参考,对底层控制系统层面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研究
    刘子祺, 苏婷婷, 何佳阳, 王裕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6): 9-16.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6.002
    摘要159)   HTML12)    PDF (1218KB)(219)   

    储能技术具有对功率和能量的时间迁移能力,能有效改善可再生能源的输出特性和可调度性,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问题及促进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不同应用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对其在配电网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综合考量技术性和经济性指标的配电网储能配置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采用MOPSO算法对多目标储能配置模型求解,并在种群更新过程中引入自适应变异策略以扩大粒子对空间的探索能力,有效改善种群多样性的同时保证后期收敛性,在储能配置问题上得到全局最优解,实现技术与经济指标多目标综合优化。通过Matlab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该研究成果对探索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多维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区域发电碳排放因子预测研究
    李方一, 李楠, 周琰, 谢武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8): 11-17.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8.002
    摘要87)   HTML6)    PDF (1277KB)(216)   

    在碳交易背景下,对电力企业进行实时、准确、全面的碳排放计量是开展发电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供需联动、碳交易等工作的基础。受制于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限制,动态碳排放因子的测算与预测目前仍难以完全实现。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将双重注意力机制与传统的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融合,构建了GRU-Attention预测模型。以合肥市2022年的电力数据为样本,结合合肥市平均气象数据,对GRU模型、长短时记忆(LSTM)模型、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LSTM-Attention模型和GRU-Attention模型进行训练,以实现小时级别的碳排放因子预测。利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4种预测模型进行对比,与GRU,LSTM,LSTM-Attention模型相比,GRU-Attention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有助于实现发电碳排放因子的中长期预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考虑改进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与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葛磊蛟, 于惟坤, 朱若源, 王关涛, 白星振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7): 97-106.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7.011
    摘要141)   HTML5)    PDF (1202KB)(212)   

    综合能源系统是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施,实现国家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有效提升IES碳减排能力和经济效益水平,提出一种考虑改进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与需求响应的IES优化调度模型。首先,在能量中心框架下引入碳流模型,促进反应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流动,并改进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从而有力推动系统碳减排;其次,引入用户侧的多能需求响应,以价格激励推进用户用能方式转变,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最后,考虑决策者偏好,以改进碳交易机制为连接点,建立IES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以碳排放指标和用户舒适度引导运行调度,并利用CPLEX求解器对IES模型进行求解。进一步,通过5种场景对所提模型和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证明了改进碳交易机制、需求响应机制与优化调度模型的配合可有效提高IES的低碳性和经济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考虑主客观响应能力的电动汽车聚合潜力评估
    梁艳, 郭立, 张丹, 刘智琦, 胡郁彬, 周霞, 魏聪, 单宇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1-1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1
    摘要67)   HTML6)    PDF (1349KB)(205)   

    随着电动汽车(EV)负荷大规模接入电网,配电网的规划与运营迎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电动汽车负荷充放电有序控制及统一调度,以实现规模化EV辅助配电网削峰填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针对目前EV大量接入所引起的配电网超载问题,从电网侧和用户侧两方面出发,提出一种考虑主客观响应能力的EV聚合潜力评估方法;接着,结合k-means聚类算法与轮廓系数法对EV进行分类,在保证EV运行流动性的前提下,提升大规模EV接入时模型的求解效率;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得到权重集,采用秩和比综合评价方法得到EV需求响应聚合潜力评估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为EV统一调度提供了新思路,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复功率分布矩阵的电力系统碳流追踪方法
    闫丽梅, 胡汶硕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8): 1-1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8.001
    摘要94)   HTML3)    PDF (1220KB)(202)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电力系统降碳转型迫在眉睫,为掌握电网运行过程中碳流动情况以及电网碳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功率分布矩阵的电力系统碳流追踪方法。首先以电力系统精准潮流结果为基础,构造电力系统复功率分布矩阵,得到有损网络中发电机组所发出的功率在各个节点的分配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发电机组类型与长期运行数据,构建火电机组碳排放模型;最后依据该模型得到的电源侧碳排放数据和碳流与潮流的换算关系,分析负荷、支路和网损三者的碳排放分布情况并基于有功-无功耦合关系对网损的碳排放进行划分,实现电力系统碳流的准确追踪。采用该碳流追踪模型在IEEE 14,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精准计算电力系统实时的碳排放分布情况,计算各负荷、支路及网损的碳排放,明确各支路无功功率对碳排放的影响,可为用户侧碳排放责任分摊及碳减排措施制定提供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考虑需求响应的负荷密集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曹紫霖, 王文静, 赵薇, 康利改, 高晓峰, 杨炀, 王金柱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7): 11-21.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7.002
    摘要103)   HTML3)    PDF (1369KB)(198)   

    针对负荷密集区源荷侧协调平衡调度问题,建立了考虑需求响应的负荷密集区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耦合了储能系统进行能量互补,构建了数学模型。提出基于经济性能、能耗性能、环境性能3方面的系统评价指标,建立了考虑系统经济、能耗、环境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间的权重关系,将综合性能作为整个系统的优化决策目标。建立了包含办公、酒店、住宅、商场4类建筑的负荷密集区建筑模型,分别对4类建筑进行逐月累计负荷模拟。此外,分析对比了考虑需求响应前后的负荷密集区容量配置及性能指标的优化情况。最后,对负荷密集区考虑需求响应前后的逐月建筑能力平衡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需求响应,负荷密集区整体设置一套供能系统时的系统性能指标均优于4类建筑分别单独设置供能系统并叠加的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