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张金平, 周强, 王定美, 李津, 刘丽娟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2): 44-52.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2.006
    摘要191)   HTML9)    PDF (928KB)(1518)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对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光热发电拥有与常规火电机组相媲美的调节特性,可快速深度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介绍了光热发电技术运行原理及系统结构,总结归纳了各类发电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光热发电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对光热发电还需关注的问题与未来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构网型变流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余果, 吴军, 夏热, 陈逸珲, 郭子辉, 黄文鑫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9): 65-7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9.009
    摘要416)   HTML8)    PDF (1104KB)(1296)   

    由于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的高渗透率,电力系统存在惯性减小、系统强度变弱的趋势,稳定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提升系统稳定性,提出一种构网型变流器技术,可发挥变流器灵活可控的优势,补偿系统缺失的惯性阻尼,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电压、频率支撑。比较了构网型控制技术与跟网型控制技术的差异,介绍了几类构网控制策略与构网型高压储能技术。指出该技术目前面临的瓶颈与挑战以及可实现的解决思路。研究结果显示,构网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网惯量阻尼特性,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在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综述
    葛磊蛟, 崔庆雪, 李明玮, 姚芳, 杨晓娜, 杜天硕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5): 1-14.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5.001
    摘要399)   HTML10)    PDF (1559KB)(966)   

    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能源战略目标,利用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制氢是一条重要技术途径,但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的强波动性会严重影响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和运行可靠性。介绍了风力、光伏及风光互补等波动性电源制氢技术的特点,对比分析了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原理及经济性。针对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了高效稳定的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的技术路线预想,聚焦系统优化配置、运行过程稳定控制和高效延寿控制3个核心技术,以延寿控制管理为最终目标,有力保障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以期为风-光-氢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提供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储能技术类型及其应用发展综述
    薛福, 马晓明, 游焰军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48-58.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7
    摘要302)   HTML17)    PDF (929KB)(704)   

    储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性支撑技术。在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其作用和价值也日益凸显。对现有储能技术的类型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着重分析了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差异性,并对其应用场景及经济性做了综合比较。分析认为,电池储能的研究重点是引入新储能材料,解决非传统电化学问题。热化学储能由于过程可逆性能耗小,适合长期存储,但需注重循环动态特性、建模、控制造价成本等。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熟、储能容量高,适合大规模储能容量开发,但面临选址受地形限制、前期基建成本高、运维成本差异性大等问题。飞轮储能适用于频繁启动和储能释能周期短的场合,研究关键是如何减少转化过程中能量损耗。氢能应用则受存储运输环节及能源转换效率偏低等因素制约。分析可为储能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碳中和背景下的钢渣碳酸化固碳路径研究
    张书繁, 程星星, 王鲁元, 张兴宇, 王志强
    华电技术    2021, 43 (6): 86-91.   DOI: 10.3969/j.issn.1674-1951.2021.06.011
    摘要380)   HTML10)    PDF (902KB)(989)   

    燃烧后捕集CO2是重要的碳捕集途径之一,利用炼钢过程副产物钢渣中的碱性金属氧化物(CaO为主)与CO2进行碳酸化反应从而实现固碳。综述了冷态钢渣直接固碳、冷态钢渣间接固碳、热态钢渣直接固碳3种主要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对比了3种固碳方式的优劣,指出热态钢渣直接固碳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最符合我国国情的钢渣固碳技术,实现固碳的同时利用出炉钢渣余热,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钢渣固碳技术之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储能供热熔盐换热器设计及运行特性分析
    陈睿哲, 熊亚选, 张慧, 冷光辉, 王慧慧
    华电技术    2020, 42 (12): 54-59.  
    摘要248)      PDF (611KB)(1039)   
    高温熔盐储热是解决当前能源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熔盐-水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参数对熔盐储热性能有决定性作用。借助HTRI软件对兆瓦级熔盐-水换热器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选型,对相关尺寸进行圆整后,得到熔盐-水换热器的制造尺寸和额定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熔盐-水换热器中水流量、熔盐流量,对所设计熔盐-水换热器动态热负荷、熔盐进出口温度、有效平均温差、水蒸气出口温度、面积设计余量、传热系数等性能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所设计熔盐-水换热器能够满足1 MW熔盐-水换热的要求,其动态换热性能符合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规律,设计选型正确,可为今后熔盐换热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国内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烷应用可行性分析
    陈勇, 苏军划, 汪洋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6): 86-9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6.010
    摘要225)   HTML29)    PDF (985KB)(556)   

    CO2减排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催生了CO2加H2合成CH4的市场需求。分别从H2源、CO2源、甲烷化反应催化剂和反应器等方面阐述了CO2加H2合成CH4的技术原理,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性。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转运是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柱,利用风光弃电制H2中和捕集的CO2,实现碳中和。生成的CH4可就近补充至天然气管道中,大大降低了能源的储存和转运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未来可提高的CO2交易价格及可降低的可再生能源价格预示发展CO2加H2合成CH4在国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燃煤机组深度调峰瓶颈改善及耦合调峰技术研究
    童家麟, 吴瑞康, 茅建波, 吕洪坤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4): 43-5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4.006
    摘要106)   HTML2)    PDF (1177KB)(588)   

    随着“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构建,燃煤机组深度调峰低负荷运行将成为常态,在40%连续经济出力(ECR)工况下,不存在限制机组稳定运行的制约因素,但在向30%ECR乃至更低负荷调峰时,诸多制约因素不应被忽视。提供多种从机组本体角度可有效改善制约因素的技术手段和改造方向及耦合多形态储能,耦合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多能耦合调节等新型耦合调峰技术。结果表明,通过有效技术手段及改造可极大程度改善机组调峰性能,并可拓展超(超)临界锅炉干态区间达6%以上额定负荷,但仅靠自身已很难满足机组继续下调峰的需求,耦合调峰是未来火电机组进一步增强调峰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用户侧可调资源分类与特性分析研究
    郑庆荣, 陆颖杰, 向佳霓, 陈宇扬, 宫飞翔, 袁金斗, 吴英俊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11): 50-55.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11.007
    摘要196)   HTML6)    PDF (933KB)(498)   

    负荷快速增长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了巨大挑战,传统的供给侧调控能力已经逐渐乏力,因此,需求响应作为缓解电力尖峰时期供需不平衡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需求响应通过调整需求侧可调负荷的使用,减少负荷高峰期的部分负荷容量,从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因此,研究负荷侧可调资源意义重大。在总结目前已有用户侧负荷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供用能属性的角度将负荷侧资源分类的方式,分析不同供用能属性的典型负荷及其特点,建立了各类属性负荷资源库,为需求响应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态势感知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李华, 陆明璇, 佟永吉, 仲崇飞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3): 24-33.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3.004
    摘要120)   HTML12)    PDF (1065KB)(489)   

    “双碳”目标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不断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位测量单元、广域计量系统和数据采集与监控逐渐普及,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态势感知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可观和可控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态势感知技术“察觉-理解-预测”架构在电力系统中的映射及方法分类,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新挑战,总结了态势感知技术在源荷预测、安全稳定、实时运行状态分析中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实施效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热泵的应用与发展
    李敏霞, 侯焙然, 王派, 董丽玮, 田华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4): 12-18.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4.002
    摘要184)   HTML11)    PDF (1546KB)(449)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采用自然工质的CO2热泵更加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介绍了国内外CO2热泵应用与研究现状。CO2热泵热水器与传统电热水器相比,CO2排放量减少40%,其最大优势在于,以较大温升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使用CO2热泵,铁路沿线和北方农村地区能出产满足要求的热水并具有较高的全年能效比。一些企业已完成CO2车载空调的研发,并已基本实现量产。CO2热泵干燥与传统的电热干燥技术相比,节能率高达55%。CO2热泵技术将是未来研究环保低碳新技术的热点,将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进展
    孙思宇1,于成琪2,孙涛3,李新建3,卫奕4,谭敬波2,张军涛2
    华电技术    2019, 41 (11): 26-31.  
    摘要181)      PDF (972KB)(1077)   

    冷热电三联供(CCHP)系统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重要分支,因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而备受关注。在我国,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尚处于起步阶段,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与应用,系统的经济效益、环保指标以及运行优化等至关重要。对近年来CCHP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分类讨论,总结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经济性分析、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明确了当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现存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风光储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周成伟, 李鹏, 俞斌, 俞天杨, 孟伟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12): 56-61.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12.008
    摘要233)   HTML10)    PDF (985KB)(466)   

    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与波动性的特点,储能技术可有效地减少输出功率的波动性,提高能源的可控性。在分析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出力特性的基础上,以系统总投资成本、年负荷缺电率、弃风弃光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风光储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在不同约束条件和运行策略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容量配置方案。算例结果表明,采用储能能量调度策略和NSGA对风光储微电网系统进行容量配置,显著降低了系统投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能源利用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熔盐储热技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张钟平, 刘亨, 谢玉荣, 赵大周, 牟敏, 陈桥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40-47.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6
    摘要323)   HTML18)    PDF (2330KB)(426)   

    熔盐是一种理想的储热介质,具有黏度低、蒸汽压低、热稳定性高、储热密度高等优点,因此熔盐储热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火力发电机组的调峰调频、供暖与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目前对熔盐储热关键技术的研究普遍以太阳能光热发电为中心展开,针对其他场景的研究与应用不够充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熔盐的工作温度区间、加热方式、关键部件的选择和系统流程的布置都有区别。概述了熔盐储热技术的优势特点与技术关键,总结了在不同场景下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应用示范,分析了目前熔盐储热技术需要加强研究的关键方面,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面向碳中和的海上风电制氢技术研究综述
    颜畅, 黄晟, 屈尹鹏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5): 30-4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5.003
    摘要168)   HTML5)    PDF (2119KB)(498)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利用海上风电产生的绿色电力制氢不仅为海上风电消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是未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海上风电制氢系统的氢能储存以及上网成本仍然较高,在并网或离网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系统最优设备配置与控制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在海上风力发电、制氢储氢和海上风电制氢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技术的研究及进展
    刘扬志1,刘鹏2
    华电技术    2019, 41 (12): 31-36.  
    摘要408)      PDF (1029KB)(1336)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其中,重金属因具有富集性而几乎不能发生降解,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通过描述国内外应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脱除的相关方法及各类方法的研究现状,以各种脱除方法为框架给出了相应的、有代表性的理论结果。通过描述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型水处理吸附材料,对其在重金属离子脱除领域的相关进展进行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万明忠, 王元媛, 李峻, 鹿院卫, 赵甜, 吴玉庭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26-31.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4
    摘要389)   HTML14)    PDF (1004KB)(404)   

    储能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储能容量大、系统效率高和运行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适合大范围推广的规模化电力储能技术,也是电网侧规模化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综述,全面阐述不同形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从压缩热储存角度分析压缩空气储能未来发展趋势,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高温储热技术的发展,高温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因其效率优势成为未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的热门方向。使用低熔点熔盐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储存高温压缩机压缩热的储热介质,可以将压力水的储存温度降低,显著降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初投资成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燃气轮机燃烧调整国内外研究技术综述
    徐婷婷,丁阳,张梦可,刘志敏
    华电技术    2018, 40 (12): 8-12.  
    摘要142)      PDF (1374KB)(1326)   
    介绍了燃烧调整机理和调整方法,对比了国内外燃烧调整技术研究内容和成熟度。国内关于燃烧调整文献研究深度较浅,更注重于燃烧调整流程的整理、发掘;而国外燃烧调整研究更侧重于燃气轮机服务,无论是开展规模或是技术水平都远超国内。鼓励燃气轮机发电企业开展燃烧调整技术研究项目,促进燃气轮机国产化进程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及其建设实践
    刘健, 刘雨鑫, 庄涵羽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6): 59-65.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6.008
    摘要203)   HTML10)    PDF (1216KB)(379)   

    在碳达峰、碳中和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因其对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有效管理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组成形式,虚拟电厂通过先进的控制、计量、通信、优化等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可调节负荷、可中断负荷、储能等),实现源、网、荷、储的友好互动和优化运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及利用。介绍了接入调度系统的虚拟电厂系统结构、网络拓扑、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在虚拟电厂建设过程中的保护配置、信息通信、智能终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建设项目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厚度计算
    李桂铭
    华电技术    2018, 40 (1): 10-12.  
    摘要336)      PDF (779KB)(1602)   
    通过建立架空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厚度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导线覆冰厚度及导线弧垂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800kV复奉线湖南区域导线覆冰厚度,与现场测试结果相比,计算误差为9.02%,可为提前预测导线覆冰厚度提供参考,还可为导线覆冰防护提供预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