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专刊征稿启事
  • 随着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能源公司纷纷开始布局转型,世界各国逐步加大“脱碳”的步伐。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成为能源转型中的核心内容,但风、光具有波动性和间接性特点,仅靠扩建电网输送通道维持功率和电量平衡,投资大、问题多、可持续差。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和未来的主力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势。利用氢气作为新型能源载体之一,能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过程中随机性、间歇性问题,为解决我国“弃风弃光”顽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

    同时,地球上水资源十分丰富,电解水制氢过程可完全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绿色交通与城市新能源, 尤其是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鉴于当前的问题与机遇,《华电技术》特推出“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专刊,特邀请天津大学葛磊蛟副教授、天津大学康建立教授、清华大学乔颖副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姚芳教授和上海电力大学李江教授担任特约主编,共同探讨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领域发展的相关前沿成果、关键技术、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欢迎业内同仁踊跃投稿。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的耦合材料结构设计。

    (2)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仿真设计与建模分析。

    (3)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过程控制技术。

    (4)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适应性评价。

    (5)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验证方法。

    (6)提升风-光-氢等新能源并网性能的关键技术。

    (7)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装置的延寿优化控制技术。

    (8)固态和低温液态储氢技术。

    (9)风/光等新能源制氢。

    (10)长距离输送管道运氢技术。

    (11)碳中和与电解制氢。

    (12)氢气开发与利用技术。

    二、时间进度

    专刊拟于2022年2月28日截稿,2022年3期(3月25日)后择期出版。

    三、征稿要求

    (1)专刊只收录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拒绝一稿多投。作者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负责。

    (2)按照《华电技术》论文格式要求使用Word软件排版,论文模板请在网站(www.hdpower.net)首页“作者中心”下载。

    (3)请保留论文图片、曲线和表格原始文件,并在投稿时按规定提交。

    (4)论文作者应遵守相关学术不端规定。

    四、投稿方式

    (1)在线投稿(推荐):登录在线采编系统(www.hdpower.net),完成在线全文投稿,欢迎投稿时推荐审稿人。

    (2)邮箱投稿:legendglj99@tju.edu.cn(葛教授);hdjs-chd@vip.163.com(编辑部)。

    (3)咨询联系:刘芳 0371-58501060 13838002988;杨满成 010-63918755 13801175292。

     

     

    《华电技术》编辑部

     2021年9月18日

     

    特约主编

     

    葛磊蛟,天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纵横向科技项目20多项。先后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以第1完成人获得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建设,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38篇。编制国际国内行业标准规范4项,编写中英文专著(章节)4本。申请发明专利7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担任《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编委、《系统仿真学报》青年编委、IEEE Senior Member、中国仿真学会电力系统仿真分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可再生能源并网专委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级会员等。

    康建立,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天津高层次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多孔材料分会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委员、天津市 X 射线分析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从事金属基复合材料、电化学储能/催化材料的基础与器件应用研究。已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转让/转化专利8项。在《Advanced Material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合著中文学术专著1部,撰写英文学术章节3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天津市新材料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16项,总经费1400余万元。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次。

    乔颖,女,1981年生,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分析。作为技术骨干参与863、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电力创新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6次,日内瓦发明银奖1次,领跑者5000论文奖6次,2015年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奖,2019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发表论文SCI/EI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8项。著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概念、理论及应用》(中、英文版)、《微电网运行与调控》。

    姚芳,女,1972年生,工学博士,教授,担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新能源发电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电控系统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秘书长,IEEE Senior Member,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系统与电工装备可靠性,作为骨干参与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太阳光伏系统户外试验场技术研发与示范”,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开关电器触点的机电械磨损度量及其剩余寿命估计”“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电热疲劳器件的健康状态估计及其剩余寿命预测”、“电子器件生命初态信息和可靠寿命相关性研究”共3项,其它国家省市部级科研项目等近2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江,上海电力大学教授,博士,IEEE高级会员。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美国能源与系统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4项;主持或参与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



  • 发布日期: 2021-09-23  浏览: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