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需求侧含氢综合能源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专刊征稿启事
  •        “双碳”目标下,氢能与电力系统科学互补将成为建筑、交通及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亟须进行跨学科的比较和讨论,以探索含氢综合能源系统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并建立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为此,《综合智慧能源》特推出“需求侧含氢综合能源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专刊,研究需求侧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关于含氢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优化及应用效果,以丰富和完善人们对需求侧含氢综合能源系统的认识,推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

           专刊特邀请同济大学黄子硕副教授、厦门大学景锐副教授、长沙理工大学姜飞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磊研究员担任特约主编,共同探讨“双碳”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含氢综合能源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理论成果、技术应用及相关标准,探讨氢与新型电力网络安全高效融合发展的愿景和路径,为我国和世界能源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在此诚请业内外同仁踊跃投稿,共同探讨氢能在需求侧应用的价值、技术和场景!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含氢综合能源系统建模理论和技术;

    (2)含氢物质流-能量流协同优化模型和方法;

    (3)含氢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4)含氢综合能源系统与其他能源系统的交互作用;

    (5)氢能与其他形式储能协同配置理论与方法;

    (6)氢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的价值与发现;

    (7)基于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含氢综合能源系统多尺度调控理论和技术;

    (8)影响电氢热综合能源系统应用的市场与政策机制;

    (9)新型氢气转换利用设备和技术;

    (10)含氢综合能源系统的典型案例、国际经验与标准;

    (11)其他与氢气终端利用相关的议题。

    二、时间进度

    专刊拟于2024年12月31日截稿,择期优先出版。

    三、征稿要求

    (1)专刊只收录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拒绝一稿多投。作者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负责。

    (2)按照《综合智慧能源》论文格式要求使用 Word 软件排版,请登录《综合智慧能源》在线采编系统(www.hdpower.net 或www.iienergy.cn)下载中心下载论文模板。

    (3)请保留论文图片、曲线和表格原始文件,并在投稿时按规定提交。

    (4)论文作者应遵守相关学术不端规定。

    四、投稿方式

    (1)在线投稿(推荐):登录在线采编系统(www.hdpower.net或www.iienergy.cn),完成在线全文投稿,欢迎投稿时推荐审稿人。

    (2)邮箱投稿:huangzish@tongji.edu.cn(黄教授);hdjs-chd@vip.163.com(编辑部)。

    (3)咨询联系:刘芳 0371-58501060,13838002988;杨满成 010-63918755,13801175292。



    特约主编简介


           黄子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关注低碳人居环境营建中能量流、活动信息流与空间的互构问题,致力于中微观尺度下城乡空间结构、时空行为和能量流间互构关系的识别刻画、建模优化理论和方法等研究,以揭示空间组织-时空位置-能量利用这一复杂系统的演化与调控规律。主持完成国际合作、国家及省部级纵向和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协调人完成了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基于需求侧节能的综合能源规划实施路径研究技术援助项目,出版了《城区需求侧能源规划实施指南》中英文版。近年来参编综合能源、低碳城市和建筑方面行业和团体标准7项。获华夏建设科技奖、国网科技奖及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景锐,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World's Top 2% Scientists,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新能源专委会主任。从事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优化、能源负荷大数据分析、能源系统气候韧性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5项。担任《Applied Energy 》《Adv Applied Energy》《中国电力》《电力建设》《综合智慧能源》等国内外知名期刊青年编委。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其中有2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次数超过2000。参与出版学术专著5部,曾获ICAE杰出论文奖、福建电力技术进步奖等。


           姜飞,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电能质量专委会委员、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及装备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智能传感与电气装备专委会委员、电控系统与装置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之光”科学传播专家,IEEE Senior Member,IEEE PELS中国区会员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防灾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负责人。从事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与控制、新型电力系统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担任《电气传动》期刊编委,《综合智慧能源》《电气工程学报》《电力建设》《供用电》《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智慧电力》《油气与新能源》等期刊青年编委,多个国际/国内期刊专辑特约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1项,参与编制标准3项,出版著作2本。获江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陈磊,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数据中心节能与低碳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热流科学与工程创新实践工作室执行主任,能源化工交叉学科创新平台执行负责人, 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氢储能技术分委会理事,陕西省双碳标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强化传热、氢燃料电池、流动与传热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技术、能源经济和能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JKW重点项目、ZF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上基金项目、省部级校级教改项目和横项课题项目3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西安交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等。

  • 发布日期: 2024-05-17  浏览: 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