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面向多样化用能场景的‘新能源+’优化运行技术”专刊征稿启事
  • 随着“双碳”目标的全面深入推进,以风、光、氢、储为代表的新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驱动各行各业涌现了以“新能源+”为标志的创新业态模式,涵盖了“新能源+交通”“新能源+化工”“新能源+数据中心”“新能源+智慧农业” 等诸多跨界融合的新系统。“新能源+”系统凭借其绿色、低碳、高效的优势得到了广泛且快速的发展。因此,有效保障“新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新能源+”新兴业态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是加速“双碳”目标实现和构建新型能源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为此,《综合智慧能源》策划了“面向多样化用能场景的‘新能源+’优化运行技术”专刊,邀请兰州交通大学李帅兵教授、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高峰正高级工程师、浙江工业大学王力成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韩莹副教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马喜平高工、长沙理工大学何渝霜博士共同担任特约主编,力求汇聚并展示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趋势与实践成果,为行业同仁提供权威的技术指引与参考案例。诚挚欢迎业界专家和同仁积极投稿!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交通与新能源融合系统的设计、规划及优化运行及控制技术

    2)面向算力中心用能需求的源网荷储一体化供能技术

    3)新能源电力系统及关键装备运维保障技术

    4)“新能源+”系统的碳流、碳汇及碳管理技术

    5)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与源荷预测技术

    6)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化运行技术

    7)面向智慧农业的新能源多样化供能技术

    8)“新能源+”系统及设备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二、时间进度

    专刊拟于2025年3月31日截稿,择期优先出版。

    三、征稿要求

    1)专刊只收录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拒绝一稿多投。作者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负责。

    2)按照《综合智慧能源》论文格式要求使用Word软件排版,请登录《综合智慧能源》在线采编系统(www.hdpower.net或www.iienergy.cn)下载中心下载论文模板。

    3)请保留论文图片、曲线和表格原始文件,并在投稿时按规定提交。论文作者应遵守相关学术不端规定。

    四、投稿方式

    1)在线投稿(推荐):登录在线采编系统(www.hdpower.net 或www.iienergy.cn),完成在线全文投稿,欢迎投稿时推荐审稿人。

    2)邮箱投稿:shuaibingli@mail.lzjtu.cn老师);hdjs-chd@vip.163.com(编辑部)。

    3)咨询联系:刘芳0371-58501060,13838002988

    特约主编

    李帅兵,博士,兰州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全国铁路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IEEE PES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分布式能源专委会委员、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五/六届理事、甘肃省电器标准委员会委员,《综合智慧能源》《电气工程学报》青年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副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与新能源融合系统的规划与优化调度、电气设备的状态评估及故障诊断、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与运行控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课题10项,企业横向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30余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以及其他奖励4项。


    高峰,博士,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科、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中国致公党中央科技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资源环境与城市发展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电器设备网络通信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会副会长等。负责和参与多项各级能源主管部门、能源企业的转型战略研究、政策文件编制、重大示范推进等工作,多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领导批示。曾为IBM中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智慧能源首席科学家,领导智慧能源创新解决方案的创建、市场化及交付,为IBM在中国及全球带来超过2亿美元的直接和间接业务收入。作为IBM全球智慧能源专业团体副主席,负责和参与IBM 智慧能源方向及相关的全球技术展望、重大技术挑战预测等科研工作。王力成,博士,


    王力成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分别于2012年、2015年、201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光伏渗透率配电网实时电压控制、柔性负荷响应、低惯量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控制、分布式计算、深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及其在网络化系统中的应用等。主持或参与中国及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余篇,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韩莹,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西南交通大学青苗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与控制、新能源轨道交通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新能源接入牵引供电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成都市技术创新研发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 以第一/通信作者身份发表SCI 15篇(ESI 高引引/热点论文3篇、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篇)。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10)、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排6)、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排2)。

    马喜平,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研究工作。牵头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能源局、甘肃省重大专项、国网公司科技项目20余项,获得包括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专利一等奖、甘肃省及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近20余项。编写专著1部,发表论文38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参与和牵头编写国家/团体等标准15项。先后获甘肃青年科技奖、中国能源研究会优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甘肃省青年托举人才、国网公司青年托举人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年青年岗位能手、甘肃电机工程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何渝霜博士,长沙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2023年获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和安全评估、极端环境下设备绝缘故障及老化机理、储能电介质及其应用、电力和能源系统建模分析与可靠性等。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网公司科技项目等多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 Electrical Insulation》《High Voltag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ESI 高被引/热点论文1篇),公开受理/授权专利10余件,参与立项IEEE国际标准2项。

  • 发布日期: 2024-08-27  浏览: 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