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固体氧化物电池”专刊征稿启示
  • 化石能源是当今时代主要的燃料,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硫、氮氧化物,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加剧,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系统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然而,想要实现“双碳”目标,还必须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建立以清洁能源为源头、以氢能作为媒介的新型能源体系。

    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将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SOEC可将风光水电等低品质电能直接、高效地转化为储存在碳氢化合物中的高品质化学能,通过SOFC可将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能持续、高效、稳定地转化为电能,并且这个过程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然而,想要真正发挥SOFC和SOEC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必须要克服性能、衰退、规模这三大挑战。

    鉴于当前的问题和机遇,《华电技术》(2022年启用《综合智慧能源》刊名)特推出“固体氧化物电池”专刊,邀请武汉大学刘通副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张雁祥教授、武汉大学王瑶副教授担任特约主编,共同探讨固体氧化物电池性能、稳定性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欢迎业内同仁踊跃投稿。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1)固体氧化物电池高温CO2电解研究。

    2)固体氧化物电池原位溶出纳米电极研究。

    3)管式电池及管式电池堆研究。

    4)平板电池及平板堆研究。

    5)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材料研究。

    6)固体氧化物电池质子导体研究。

    7)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表面过程研究。

    8)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内传质行为研究。

    9)质子型固体氧化物电池堆研究。

    10)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制备工艺研究。

    11)固体氧化物电池电极结构-性能模拟研究。

    二、时间进度

    专刊拟于2022年531日截稿,2022年择期优先出版。

    三、征文要求

    1)本刊只收录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拒绝一稿多投。作者对论文内容真实性和客观性负责。

    2)按照《华电技术》论文格式要求使用Word软件排版,请登录《华电技术》在线采编系统(http://www.hdpower.net)下载论文模板。

    3)请保留论文中图片、曲线和表格的原始格式文件,并在投稿时按规定提交。

    4)论文作者应遵守相关学术不端规定

    四、投稿方式

    1)在线投稿(推荐):登录在线采编系统(www.hdpower.net),完成在线全文投稿,欢迎投稿时推荐审稿人。

    2)邮箱投稿:liu_tong@whu.edu.cn(刘通);hdjs-chd@vip.163.com(编辑部)。

    3)咨询联系:刘芳 0371-58501060/13838002988;杨满成 010-63918755/ 13801175292。

     

    《华电技术》编辑部

     2021年11月25日 


    主编简介


    刘通,武汉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电池、高温电解、金属空气电池和无机分离膜及膜反应器研究,提出了新型甲烷部分氧化辅助高温电解新模式实现同步制氢气和合成气,发展了高效稳定原位溶出纳米电极体系,形成了高效开放梯度直孔膜/(膜)电极精准制备技术,实现了固体氧化物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无机膜性能和系统效率的提升。截至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他科研项目8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6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专利多项。担任《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杂志青年编委、《Coatings》杂志话题编委。荣获武汉大学优秀学士论文指导老师、美国陶瓷学会杂志杰出期刊评阅人等称号。



    张雁祥,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聚焦金属结构材料和陶瓷氧化物功能材料的热处理与表面改性,开展热扩渗理论、过程表征、改性技术及应用研究。担任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e-Prime (Elsevier)》期刊副主编、《Coatings》期刊编委。主持装发部预研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20余项。提出了材料组织结构的三维重建新原理与方法,发展了碳/氮/氧扩渗过程的解析理论体系及原位表征方法,形成了渗层组织结构纳米化等技术,用于若干装备关键件的精密化学热处理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材料的科学设计制备。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热处理行业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自然科学一等奖、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担任2016—2021年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知识技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特等奖指导教师。在Nature合作期刊《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ScienceBulletin》等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王瑶,武汉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珞珈青年学者,博士。主要从事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电催化高值转化研究。发展了浸渍纳米电极和原位溶出纳米电极实现固体氧化物电池性能和稳定性同步提升,提出了新型甲烷部分氧化辅助电解水同步制氢气和合成气新模式,设计并可控制备了高效稳定二氧化碳高值转化电催化剂。截至目前,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期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中科院大类一区TOP论文16篇,谷歌学术引用1000余次,H因子21。撰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相关专著章节2章,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荣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武汉大学优秀学士论文指导老师等称号。

  • 发布日期: 2021-11-26  浏览: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