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出版道德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7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与开发
变电站保护就地化的间隔集成设计
赵谦1,2,邹磊1,2,陈福锋1,2,薛明军1,2,龚世敏1,2,李玉平1,2
2017, 39(9): 1-5.
摘要
(
287
)
PDF
(1084KB) (
10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变电站继电保护就地化集成需求,对变电站中高压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集成和优化设计,在高压线路继电保护装置中集成分布式母线保护、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测控功能。主要采用了装置形态物理集成和各自功能模块独立的设计方案。经过分析和测试,所述方案可提高保护采样可靠性和实时性、减少设备及屏柜配置、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简化智能变电站站内接线。
带串补的同杆并架双回线路零序故障分量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薛明军1,2,王玉婷1,2,陈福锋1,2,邹磊1,2,张祥1,2,陈实1,2
2017, 39(9): 6-9.
摘要
(
315
)
PDF
(814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安装串补电容的同杆并架双回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的零序序网,分析在串补出口处发生高阻故障且MOV未导通时对两侧保护安装处的零序功率方向元件及零序差动保护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串补电容可能导致远离串补侧保护的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拒动作,另外作为保护高阻接地故障的零序差动保护也可能发生灵敏度降低甚至拒动的情况。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提出了主保护的配置原则。
利用等强梁装置验证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精度的试验研究
靳红泽,孔垂雨,郭宁泊
2017, 39(9): 10-12.
摘要
(
242
)
PDF
(1628KB) (
5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在自制的等强梁装置上测量全场应变,与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验证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的应变测试精度。试验表明,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可准确测试等强梁应变。
声波团聚-除尘在线试验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解建坤,储昊,夏瑞芳,舒中平
2017, 39(9): 13-15.
摘要
(
253
)
PDF
(1248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燃煤电厂现有除尘设备对于微米/亚微米级细颗粒物脱除效率低的难题,以声波团聚理论和基于流场转换的多相分离技术为基础,研制开发声波团聚-除尘在线试验装置。采用电厂脱硫烟气进行了声波团聚-除尘的初步试验研究,分析声波团聚对PM
10
的粒径分布与除雾器出口总尘质量浓度的影响,为声波团聚再除尘的工业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提高燃煤机组一次调频性能研究
倪新宇,施政,方立
2017, 39(9): 16-19.
摘要
(
258
)
PDF
(935KB) (
7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特高压受电电网中,一次调频的作用愈加重要。大型燃煤机组担负着主要的一次调频作用,还有较多机组没有达到理想的性能指标,性能试验又较难发现问题。通过对考核机组的分析,提出了禁止与调频功率反向动作逻辑,提高调频能力的修正滑压曲线、修正前馈系数两类优化方案,供不同性能的机组选用。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变压器绝缘老化诊断
许寅卿
2017, 39(9): 20-22.
摘要
(
247
)
PDF
(880KB) (
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有效评估变压器绝缘老化状态,提出基于模糊数学与D-S证据理论的绝缘老化评价模型。采取不停电检测变压器绝缘状态的方法测量出4种参数,将4种参数通过隶属函数模糊化后作为4个独立的证据体,然后利用D-S证据合成理论强大的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能力计算出诊断结果。最后通过多组实例证明了此模型的有效性。
全主式就地化变压器保护实现方案
胡兵1,2,郭晓1,2,陈福锋1,2,李玉平1,2,行武1,2,王哲1,2
2017, 39(9): 23-26.
摘要
(
302
)
PDF
(952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目前智能变电站中变压器保护装置存在速动性和可靠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主分布式就地化变压器保护实现方案,在变压器各侧开关安装保护子机,子机之间通过内部高速环网交互数据,每个子机均配置完整的变压器保护功能,保护动作时直接通过电缆跳开与子机相连的开关,提高保护的速动性。在总体实现方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装置三层网络通信机制、远程人机管理等关键技术。
国外大型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研究
杨光磊,张邦彬
2017, 39(9): 27-30.
摘要
(
314
)
PDF
(1146KB) (
1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国内外多个电厂的调研,对几种不设置启动/备用电源的厂用电接线形式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公用段的设置问题及明备用的必要性;通过对2种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得出了1种适用于东南亚地区火力发电厂的接线形式。通过在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表明这种接线方式是可行的。
新旧分散控制系统更换改造探讨
肖胜1,郭伯春2
2017, 39(9): 31-33.
摘要
(
232
)
PDF
(817KB) (
10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散控制系统(DCS)改造的原则是保证控制系统在较好的应用水平基础上有质的飞跃。改造前后的DCS分属不同厂家产品时改造更加复杂,对硬件分配、软件组态及电缆接线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为同类型DCS的改造提供借鉴。
技术交流
直接空冷系统风机变频器群水冷系统研究
崔超
2017, 39(9): 34-35.
摘要
(
258
)
PDF
(764KB) (
7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直接空冷系统变频器布置集中,夏季高温天气下变频器群运行时经常超温报警,影响电厂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对变频器群超温报警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外加水冷系统的解决方案,实际运行效果良好且节能环保,有效延长了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风机齿轮箱润滑油清洁度控制措施
张立峰
2017, 39(9): 36-38.
摘要
(
266
)
PDF
(728KB) (
1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齿轮箱是风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通过润滑油过滤系统来保持润滑油的清洁度,可有效延长风机齿轮箱使用寿命、提高传动效率。分析了齿轮箱润滑油杂质来源及危害,通过油品检测试验,得出了在线过滤系统及离线精滤系统的过滤效果,总结了控制润滑油清洁度的方法。
计算型pH分析仪在核电厂的应用
高巍1,邢介华1,曾明敏2
2017, 39(9): 39-41.
摘要
(
223
)
PDF
(735KB) (
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常规pH分析仪测量纯水时的干扰因素,分析了核电厂低电导率水质pH值测量困难的原因。针对压水堆核电厂对pH分析仪的特殊要求,指出计算型pH分析仪完全可以适应压水堆核电厂化学监督的要求,最后总结了压水堆核电厂pH分析仪的使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越南某燃煤电厂软土层地基预处理方案和施工研究
黄承斌,周正一,李金锋
2017, 39(9): 42-44.
摘要
(
366
)
PDF
(848KB) (
10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越南某燃煤电厂选址在西南部海边滨海冲积平原,地勘资料揭示,厂址地基浅层存在厚度10.75~22.00
m的淤泥和淤泥质黏土层,由于其分布广、强度低、变形大,严重影响电厂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在电厂建设方案论证阶段,对软土层地基的预处理方案进行专题论证,并根据厂区不同部位承载力要求和施工进度不同,研究了软土层预处理施工方案。介绍了该电厂软土层地基预处理方案论证和施工方案研究过程,供同类问题处理时参考。
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破坏原因分析及修复处理
徐增辉1,张晨亮2,吴吉才2
2017, 39(9): 45-47.
摘要
(
312
)
PDF
(906KB) (
13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某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一期面板出现了结构性破坏和裂缝,对面板破坏情况进行检查并分析破坏原因,根据混凝土面板结构受力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面板修复处理措施。混凝土面板经修复处理后,变形已稳定,渗漏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最后总结了面板修复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为类似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建设提供参考。
考虑电改新形势的输变电工程后评价体系研究
金博文,王光增
2017, 39(9): 48-51.
摘要
(
229
)
PDF
(798KB) (
7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我国输变电工程后评价尚无统一的评价体系以及尚未体现电改新要求的问题,对考虑电改新形势的输变电工程后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电改对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的影响,以提炼出适应电改的后评价指标。其次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的规定,从项目前期工作评价、准备阶段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等方面选取后评价指标,继而提出基于后评价指标的输变电工程后评价综合评分确定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350MW供热机组采用超超临界参数的技术经济分析
郝云燕
2017, 39(9): 52-53.
摘要
(
281
)
PDF
(733KB) (
9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0
MW超临界供热汽轮机是目前国内大型供热机组的主导机型,350
MW机组是否可进一步提高蒸汽参数,向超超临界参数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机组经济性,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结合各主机厂的分析结论,针对350
MW供热机组采用超超临界参数的技术可行性、初参数选择的合理性以及设备投资与运行成本的经济性比较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对350
MW采用超超临界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参考意见。
节能与环保
国产6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全负荷脱硝改造技术分析
石中喜,张金柱
2017, 39(9): 54-57.
摘要
(
284
)
PDF
(729KB) (
7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全年的总发电量逐年下降,全国火电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逐年减少,火电机组运行负荷常年处于较低水平,机组启停频繁。面对火电机组常年低负荷运行现状和国家环保的要求,实现电厂全负荷脱硝势在必行。针对国产60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全负荷脱硝改造进行技术路线分析,通过对比各改造技术路线的优缺点、改造工程费用等,推荐适合燃煤机组全负荷脱硝改造的指导技术路线。
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方案
刘进
2017, 39(9): 58-62.
摘要
(
657
)
PDF
(881KB) (
2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的目标,对脱硫废水预处理工艺、脱硫废水浓缩处理工艺以及末端浓盐水的蒸发结晶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对比,选取适合电厂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处理后的冷凝水可以作为工业水,使电厂水处理系统实现闭式循环,没有任何外排水,真正实现废水零排放。
研究与开发
市政污泥焚烧烟气净化工艺研究
张辉,孔华
2017, 39(9): 63-66.
摘要
(
216
)
PDF
(788KB) (
6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市政污泥成分复杂,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寄生虫、致病微生物,以及砷、铜、铬、汞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任意堆放、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城市污水污泥的妥善处理、处置的问题十分突出,其无害化处置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日益关注的重大环保课题。通过分析污泥成分,研究污泥处理方法,探索市政污泥焚烧方式处理。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市政污泥焚烧过程中烟气净化系统的工艺组合,并给出了推荐方案。
节能与环保
燃煤电厂废烟气脱硝催化剂处理利用技术探讨
王乐乐,姚燕,王丽朋,杨晓宁,何川,孔凡海
2017, 39(9): 67-70.
摘要
(
266
)
PDF
(943KB) (
1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国内脱硝技术的普及,废烟气脱硝催化剂作为固体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其处置利用问题日趋突出。通过分析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的产生途径和危害,提出了“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处置利用原则,根据该原则总结了可能的处置利用技术途径,并对相应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相关技术的介绍与探讨,可为国内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后续处置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于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不同观点
李昌浩,阎路,周正一
2017, 39(9): 71-72.
摘要
(
341
)
PDF
(839KB) (
1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从发布了第1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来,学术界对全球变暖以及CO
2是否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一直争论不断。介绍了非政府间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IPCC)提出的观点:IPCC做出的全球气候模型(GCMs)存在不足、CO
2的影响作用被夸大、IPCC没有考虑辐射强迫与反馈作用等,认为是自然原因而不是人类活动造成了全球变暖。
基于实时监控系统的脱硝运行优化管理
徐劲松,邵媛
2017, 39(9): 73-75.
摘要
(
260
)
PDF
(938KB) (
5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采集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入口NO
x
质量浓度、含氧量、脱硝效率、烟气流量、喷氨量等运行数据,建立若干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实时跟踪各机组脱硝运行情况,并设置报警条件,建立脱硝系统报警机制,提醒电厂及时进行优化调整。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开放获取
版权转让协议及作者声明
论文模板
作者须知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