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出版道德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9年 第4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与开发
蒸汽管道刚性支吊架应力分析
宋战兵1,范佩佩2,魏江1,刘宝林1,李根2,种道彤2
2019, 41(4): 1-5.
摘要
(
187
)
PDF
(14903KB) (
7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火电机组蒸汽管道支吊架的变形和应力集中对管道和设备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300
MW燃煤发电机组蒸汽管道刚性支吊架进行三维建模,针对额定工况进行稳态研究和不同变负荷速率的瞬态过程研究,得到了刚性支吊架的温度场、热-结构耦合应力场及变形量的分布。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刚性支吊架的最大等效应力达190.1
MPa,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管夹、支座和螺栓处;快速变负荷运行时,螺栓和管道处等效应力有较大的变化,分别达109.0,122.1
MPa;管夹、吊杆和支座处等效应力变化幅度较小;变负荷速率对等效应力变化幅度的影响很小。
660MW超临界机组滑压运行优化试验与分析
陈水林1,张晓蕾2,吴顺1
2019, 41(4): 6-9.
摘要
(
210
)
PDF
(1033KB) (
1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量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电网总负荷随之增加,电网的峰谷负荷差异越来越大,对机组调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汽轮机低负荷时的有效运行方式是滑压运行,使机组处于相对经济的工况,降低了机组的供电煤耗。研究汽轮机的低负荷运行方式,以降低汽轮机的能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滑压试验,确定滑压的起始负荷点和定压运行的初始压力,制作负荷与机前主蒸汽压力的数值对应关系表,指导机组经济运行。
配电主站数据流跨区交互通道的设计与实现
曹寅翔,李俊达
2019, 41(4): 10-13.
摘要
(
147
)
PDF
(1264KB) (
7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配电主站双向跨区传输数据的问题,在IEC 61968标准的信息交换总线产品基础上,设计出稳定高效、支持多格式、可自由部署的标准接口适配器,作为数据流跨区交互通道。通过场景用例序列化,数据结构与接口设计,使用gSoap工具生成适配器模板完成通道服务的实例化。最后围绕总线的性能标准,设计与执行了一套性能测试试验,为总线和适配器的性能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版本的可视化管控研究
王瑞彪1,郑文彬2
2019, 41(4): 14-18.
摘要
(
687
)
PDF
(1680KB) (
9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SCD)文件描述了站内所有智能电子设备(IED)实例配置和通信参数、IED之间的通信配置及虚端子连线信息等。在智能变电站调试、改建及扩建中都会引起SCD文件变化,但目前还没有方便、直观且有效的管控SCD文件方法。通过分析SCD文件版本管控现状,在智能站配置工具上集成开发了SCD文件版本可视化管控功能。校验审核合格的SCD发布后,可以展示已发布的所有SCD文件表,同时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版本SCD文件内容的详细差异以及主要模块的差异,达到对SCD文件版本可视化管控的目的。
发变组保护装置界面&通信管理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崔殿彬
2019, 41(4): 19-23.
摘要
(
159
)
PDF
(1270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数字化电厂的发展,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界面及通信的功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的界面及通信功能相关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M3352芯片及QNX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界面&通信管理单元设计方案,并从软硬件平台选择、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流程设计等方面对设计方案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600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一次风机RB试验与优化
葛举生
2019, 41(4): 24-28.
摘要
(
139
)
PDF
(1134KB) (
9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某600
MW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结构特点及运行方式,设计了一次风机的辅机故障减负荷(RB)控制策略。介绍了一次风机RB试验的动作过程,并对试验期间炉膛负压、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等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首次一次风机RB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对控制策略进行了相应优化,并再次进行了一次风机RB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控制策略应用效果良好,机组运行稳定,主要参数波动幅度较首次RB试验有了明显改善,可为同类型机组一次风机RB试验的成功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火电机组实时运行状态监测
冯泽磊,吴美凤
2019, 41(4): 29-32.
摘要
(
122
)
PDF
(1268KB) (
9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监测机组实时运行状态,尤其是异常状态,是发电集团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开发机组状态管理模块,可对火电机组进行启停、降出力实时监督管理,得到机组状态切换的准确时间。相较于人工监测,在线监测漏报率低、判定准确性提高,减少了信息处理的时间。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寻找合适特征值,开发降出力模型,实现了降出力事件的自动监测,解决人工识别时数据难以采集、与主动降出力信息划分边界模糊等问题。通过在线分析和专家验证形成闭环管理,有利于即时对设备进行监管,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分析
康丰,齐以年,张玮,刘庆海
2019, 41(4): 33-37.
摘要
(
131
)
PDF
(1054KB) (
7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距离保护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小,保护范围相对稳定,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阐述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对距离保护的影响,首先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正序方向元件的判别直接影响距离保护的动作,然后对不接地系统的故障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距离保护继电器的四边形特性,提出了一种闭锁正序电压方向元件判别的改进距离保护方案,最终通过实时数字仿真仪(RTDS)的仿真试验验证本方案的正确性。
PZQ1400平头塔机回转机构防摇摆措施
石小飞,王鹏阁
2019, 41(4): 38-40.
摘要
(
210
)
PDF
(939KB) (
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平头塔式起重机在火电、水电、核电等大型建筑施工项目上应用广泛,改善大型平头塔式起重机回转机构的摇摆现象对起重机的使用安全和精准吊装十分重要。分析了大型平头塔式起重机回转机构摇摆现象产生的原因,介绍了PZQ1400塔机采取的两种防摇摆措施,以及现场参数调试的过程。采取上述措施后,最终达到了良好的制动效果,有效地改善了大型平头塔式起重机回转机构的摇摆现象。
新能源
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对燃煤机组负荷的影响试验
陈宣龙1,刘三举2,杨涛2
2019, 41(4): 41-46.
摘要
(
256
)
PDF
(1127KB) (
7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为例,在生物质气化耦合燃煤机组发电系统上进行定负荷和定煤量试验。研究发现:生物质气化系
统中产生合成气中气体成分稳定,可燃气体质量分数在30%左右,其中CH
4,H
2的质量分数稳定在5%以上,CO的质量分数稳定在18%左右。在试验中,燃煤机组消纳了合成气入炉对燃煤机组烟气中污染物SO
2和NO
x
的影响。当合成气入炉后,烟气中污染物
SO
2的质量浓度在35
mg/m
3以下,NO
x
的质量浓度在
40
mg/m
3以下,均达到了超净排放标准。合成气入炉对燃煤机组的燃烧有增强作用,生物质合成气通过燃煤机组高效发电,并有降低燃煤机组煤耗的作用。
楼宇型分布式能源站空调水平衡影响分析
顾志祥1,刘洁2,孔飞2,柳玉宾2,洪博2,纪宇飞2
2019, 41(4): 47-50.
摘要
(
126
)
PDF
(885KB)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华电产业园楼宇型分布式能源系统空调水系统一次侧和二次侧不平衡的问题,对比空调水一次侧、二次侧平衡和不平衡两种工况下余热型溴化锂制冷机、电制冷机和直燃型溴化锂制冷机的制冷负荷、效率,并比较了两种工况下能源站的运行成本和效益。结果表明,空调水系统的平衡对提高能源站热效率和运行经济性、降低厂用电等均有重要作用。
山地光伏项目阵列间距计算方法研究
王春林1,2,袁云1,施俞安1,高丹2
2019, 41(4): 51-55.
摘要
(
133
)
PDF
(1048KB) (
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山地光伏阵列间距计算与坡度、坡向之间的关系,在平地光伏阵列间距数学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推导,得到一种适用于山地光伏项目中光伏阵列间距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并且通过该方法得到了不同坡度情况下,光伏阵列间距随坡向变化的规律。该方法不仅有利于全方位了解山地光伏项目不同地形的光伏阵列间距,便于更精准地评估不同朝向地块的可利用性,而且能为今后的山地光伏项目前期选址及设计阶段经济性优化比选提供一种切实有效帮助。
固定可调支架系统调节策略改进分析
吴少璟,周长友,陈彬,陆刚
2019, 41(4): 56-58.
摘要
(
204
)
PDF
(878KB) (
8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传统固定可调支架系统全寿命周期选用一种固定调节策略,即全寿命下每年的调节次数不变,然而因为全寿命周期组件的衰减和人工调节费用的增加,该调节方法并不是最优策略。基于目前常用的折现后的损益模型,以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格尔木项目数据为例,分析确定经济效益最优的合理调节方式,结果表明:全寿命周期内前8年选择每年4次调节,随后选择每年3次调节可以使效益最优。
节能与环保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蒸发器热力设计与试验验证
孙茴,徐雪,刘书君,韦钰芳,尹瑞祥,毛联飞,胡哺松
2019, 41(4): 59-63.
摘要
(
189
)
PDF
(1034KB) (
9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蒸汽余热型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蒸发器内相变区传热系数与单相区差别较大,使用常规的设计方法计算传热面积可能存在误差,利用传热学基本方法计算了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并根据试验数据对其传热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蒸发器能够满足系统的传热要求,可为ORC发电系统蒸发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张成国1,王建2
2019, 41(4): 63-65.
摘要
(
138
)
PDF
(965KB) (
7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浓度不达标的现状,以某电厂为研究对象,分析认为输煤系统粉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导料槽内的空气流动和皮带的振动,并根据环境条件和燃煤特性,提出对导料槽、水喷雾设备和落煤管的技术改造方案。改造取得了良好的除尘效果,可为火电厂输煤系统粉尘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邻机加热技术在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应用
贾利峰
2019, 41(4): 66-67.
摘要
(
121
)
PDF
(831KB) (
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在热态冲洗和锅炉升温升压阶段采用邻机加热技术加热
#2高压加热器给水,可提高冲洗水温、缩短热态冲洗时间、加快锅炉升温升压,节省了大量的辅机电耗,减排效果显著,环保效益及经济效益良好。
技术交流
390H型发电机轴电流异常情况分析处理
蒋小峰,钮志峰
2019, 41(4): 68-70.
摘要
(
208
)
PDF
(914KB) (
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发电机轴电流的危害和监测手段。通过对发电机轴电流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排查,得出发电机励侧轴端与励磁罩壳气封碰磨、接地电刷处轴颈电蚀为轴电流异常的初始原因。在碰磨现象消失后,残余在轴端的金属物质与油封发生短路,在冷态启动时引起轴电流;同时,接地电刷处轴颈电蚀造成接地电刷接触不良,使得轴电流难以彻底消除。根据上述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为发电机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
淄博热电WESP水系统优化实践
李强
2019, 41(4): 71-73.
摘要
(
114
)
PDF
(796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相继完成。华电淄博热电有限公司
#6机组(330
MW)超低排放改造后,在设计、施工、选材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脱硫塔出口布置湿式电除器(WESP)运行不稳定、水系统运行可靠性低,净烟尘存在超标排放的环保风险。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喷淋管路、完善过滤器过滤程序、精确测量装置指示等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提高了
#6机组WESP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为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提供了经验。
630MW超临界锅炉启动初期给水流量控制的探索
王小军
2019, 41(4): 74-75.
摘要
(
117
)
PDF
(941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某发电公司在机组启动初期(机组并网前),需平稳控制锅炉受热面的温升,保证锅炉过热器壁温可控、过热汽温不超温。锅炉过热器温升变化较大或超温会造成氧化皮大面积地脱落,可能导致启动1周内锅炉过热器管因氧化皮的脱落而超温爆管。退出锅炉给水流量低保护、将锅炉给水流量控制在350~574
t/h之间,可有效地解决上述爆管问题。
造价精益化管理在火电基建工程中的落实
阎涛,贺胜利
2019, 41(4): 76-80.
摘要
(
101
)
PDF
(860KB) (
6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火力发电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造价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贯穿工程建设始终,造价的管理水平也是工程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抓好造价管理重要的是客观、公正、细致地在全过程工程管理的各个阶段中做好基础工作。基于此,从精益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工程设计、招标、过程结算3个阶段造价管理的一些经验。在工程设计方面,通过对设计院的奖惩、借助成熟经验的方法可以达到优化设计、减少变更的目的,从而控制造价;在招标阶段,重点介绍了在招标策划、清单编制、限价设置方面的经验,以求招标报价客观、公正,为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在过程结算方面,关键是要与现场进度衔接紧密,协同各方共同推进过程结算,达到共赢的目的。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开放获取
版权转让协议及作者声明
论文模板
作者须知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