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朋真, 贾冰珂, 刘艳红, 吴振龙.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的改进自抗扰控制[J].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8): 18-25. |
[2] |
乔龙, 谢立钢, 熊晨, 宋南欣, 蒲文灏. 耦合热泵的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热力学分析[J].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12): 53-62. |
[3] |
谢典, 高亚静, 芦新波, 刘天阳, 赵良, 赵勇. 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实施路径研究[J].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7): 73-80. |
[4] |
胡长征, 王雅博, 刘圣春. MEA溶液在生物质电厂和燃煤电厂捕集CO2中的应用对比[J].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6): 78-85. |
[5] |
陈勇, 苏军划, 汪洋. 国内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烷应用可行性分析[J].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6): 86-90. |
[6] |
张书繁, 程星星, 王鲁元, 张兴宇, 王志强. 碳中和背景下的钢渣碳酸化固碳路径研究[J]. 华电技术, 2021, 43(6): 86-91. |
[7] |
胡小夫, 王凯亮, 沈建永, 白永锋. 基于生物固碳技术的CO2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 华电技术, 2021, 43(6): 79-85. |
[8] |
孙路长, 王争荣, 吴冲, 王凯亮, 张士明, 韩文荃. 燃煤电厂万吨级碳捕集工程设计与运行优化研究[J]. 华电技术, 2021, 43(6): 69-78. |
[9] |
钱煜, 颜爱晶, 邢晨健, 王瑞林. 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燃煤发电碳捕集系统研究[J]. 华电技术, 2021, 43(6): 61-68. |
[10] |
赵睿恺, 赵力, 赵军.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变温吸附碳捕集效能与技术经济性分析[J]. 华电技术, 2021, 43(6): 41-46. |
[11] |
喻小宝, 郑丹丹, 杨康, 孔杰, 章天浩. “双碳”目标下能源电力行业的机遇与挑战[J]. 华电技术, 2021, 43(6): 21-32. |
[12] |
王永真, 韩恺, 赵军, 王剑晓, 龚宇烈, 范翼帆. 地热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及参与模式[J]. 华电技术, 2021, 43(11): 58-65. |
[13] |
鲁军辉, 王随林, 唐进京, 任可欣. 可再生能源与余热协同辅助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华电技术, 2021, 43(11): 97-109. |
[14] |
邢晨健,钱煜,周燃,王瑞林*. 太阳能聚光光伏-余热碳捕集利用方式分析[J]. 华电技术, 2020, 42(4): 84-88. |
[15] |
胡小夫, 沈建永, 王桦, 张锡乾, 夏怀鹏. 氨基修饰多孔固体吸附剂吸附 CO2 的研究进展[J]. 华电技术, 2020, 42(10): 3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