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及其发展综述
    张金平, 周强, 王定美, 李津, 刘丽娟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2): 44-52.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2.006
    摘要1007)   HTML38)    PDF (928KB)(5167)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对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光热发电拥有与常规火电机组相媲美的调节特性,可快速深度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介绍了光热发电技术运行原理及系统结构,总结归纳了各类发电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光热发电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对光热发电还需关注的问题与未来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构网型变流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余果, 吴军, 夏热, 陈逸珲, 郭子辉, 黄文鑫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9): 65-7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9.009
    摘要883)   HTML13)    PDF (1104KB)(3800)   

    由于电力电子设备和新能源的高渗透率,电力系统存在惯性减小、系统强度变弱的趋势,稳定性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提升系统稳定性,提出一种构网型变流器技术,可发挥变流器灵活可控的优势,补偿系统缺失的惯性阻尼,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电压、频率支撑。比较了构网型控制技术与跟网型控制技术的差异,介绍了几类构网控制策略与构网型高压储能技术。指出该技术目前面临的瓶颈与挑战以及可实现的解决思路。研究结果显示,构网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网惯量阻尼特性,为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在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储能技术类型及其应用发展综述
    薛福, 马晓明, 游焰军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48-58.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7
    摘要1159)   HTML49)    PDF (929KB)(3208)   

    储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性支撑技术。在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其作用和价值也日益凸显。对现有储能技术的类型和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着重分析了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及差异性,并对其应用场景及经济性做了综合比较。分析认为,电池储能的研究重点是引入新储能材料,解决非传统电化学问题。热化学储能由于过程可逆性能耗小,适合长期存储,但需注重循环动态特性、建模、控制造价成本等。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成熟、储能容量高,适合大规模储能容量开发,但面临选址受地形限制、前期基建成本高、运维成本差异性大等问题。飞轮储能适用于频繁启动和储能释能周期短的场合,研究关键是如何减少转化过程中能量损耗。氢能应用则受存储运输环节及能源转换效率偏低等因素制约。分析可为储能领域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技术综述
    葛磊蛟, 崔庆雪, 李明玮, 姚芳, 杨晓娜, 杜天硕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5): 1-14.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5.001
    摘要620)   HTML20)    PDF (1559KB)(2189)   

    为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能源战略目标,利用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制氢是一条重要技术途径,但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的强波动性会严重影响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和运行可靠性。介绍了风力、光伏及风光互补等波动性电源制氢技术的特点,对比分析了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原理及经济性。针对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了高效稳定的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的技术路线预想,聚焦系统优化配置、运行过程稳定控制和高效延寿控制3个核心技术,以延寿控制管理为最终目标,有力保障风光波动性电源电解水制氢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以期为风-光-氢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提供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风光储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周成伟, 李鹏, 俞斌, 俞天杨, 孟伟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12): 56-61.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12.008
    摘要725)   HTML31)    PDF (985KB)(1644)   

    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与波动性的特点,储能技术可有效地减少输出功率的波动性,提高能源的可控性。在分析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出力特性的基础上,以系统总投资成本、年负荷缺电率、弃风弃光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风光储微电网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在不同约束条件和运行策略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容量配置方案。算例结果表明,采用储能能量调度策略和NSGA对风光储微电网系统进行容量配置,显著降低了系统投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能源利用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热泵的应用与发展
    李敏霞, 侯焙然, 王派, 董丽玮, 田华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4): 12-18.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4.002
    摘要475)   HTML17)    PDF (1546KB)(1371)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采用自然工质的CO2热泵更加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介绍了国内外CO2热泵应用与研究现状。CO2热泵热水器与传统电热水器相比,CO2排放量减少40%,其最大优势在于,以较大温升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在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通过使用CO2热泵,铁路沿线和北方农村地区能出产满足要求的热水并具有较高的全年能效比。一些企业已完成CO2车载空调的研发,并已基本实现量产。CO2热泵干燥与传统的电热干燥技术相比,节能率高达55%。CO2热泵技术将是未来研究环保低碳新技术的热点,将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事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熔盐储热技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张钟平, 刘亨, 谢玉荣, 赵大周, 牟敏, 陈桥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40-47.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6
    摘要973)   HTML42)    PDF (2330KB)(1367)   

    熔盐是一种理想的储热介质,具有黏度低、蒸汽压低、热稳定性高、储热密度高等优点,因此熔盐储热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火力发电机组的调峰调频、供暖与余热回收利用等领域。目前对熔盐储热关键技术的研究普遍以太阳能光热发电为中心展开,针对其他场景的研究与应用不够充分。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熔盐的工作温度区间、加热方式、关键部件的选择和系统流程的布置都有区别。概述了熔盐储热技术的优势特点与技术关键,总结了在不同场景下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的应用示范,分析了目前熔盐储热技术需要加强研究的关键方面,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万明忠, 王元媛, 李峻, 鹿院卫, 赵甜, 吴玉庭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9): 26-31.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9.004
    摘要880)   HTML28)    PDF (1004KB)(1343)   

    储能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储能容量大、系统效率高和运行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适合大范围推广的规模化电力储能技术,也是电网侧规模化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综述,全面阐述不同形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从压缩热储存角度分析压缩空气储能未来发展趋势,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高温储热技术的发展,高温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因其效率优势成为未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发展的热门方向。使用低熔点熔盐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储存高温压缩机压缩热的储热介质,可以将压力水的储存温度降低,显著降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初投资成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用户侧可调资源分类与特性分析研究
    郑庆荣, 陆颖杰, 向佳霓, 陈宇扬, 宫飞翔, 袁金斗, 吴英俊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11): 50-55.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11.007
    摘要476)   HTML18)    PDF (933KB)(1244)   

    负荷快速增长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了巨大挑战,传统的供给侧调控能力已经逐渐乏力,因此,需求响应作为缓解电力尖峰时期供需不平衡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需求响应通过调整需求侧可调负荷的使用,减少负荷高峰期的部分负荷容量,从而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因此,研究负荷侧可调资源意义重大。在总结目前已有用户侧负荷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供用能属性的角度将负荷侧资源分类的方式,分析不同供用能属性的典型负荷及其特点,建立了各类属性负荷资源库,为需求响应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面向低碳经济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态势感知技术综述
    葛磊蛟, 崔庆雪, 李明玮, 刘自发, 夏明超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1): 1-13.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1.001
    摘要443)   HTML20)    PDF (1821KB)(1206)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既是我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如何充分应用态势感知技术适应多样化、差异化的不同场景,成为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可靠、安全、优质、低碳和经济运行的关键突破点。立足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典型特征,首先,从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4个方面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特征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低碳经济运行的视角,深入浅出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态势感知技术在态势觉察、态势理解和态势预测3个阶段中各自主要的关键技术;最后,从低碳经济运行的特点出发,阐述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态势感知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运行等提供一定的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滕佳伦, 李宏仲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8): 53-63.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8.007
    摘要575)   HTML28)    PDF (1233KB)(1144)   

    综合智慧能源是一种综合利用信息通信、能源、智能制造等技术手段来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储存、消费和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和安全化的能源系统。它不仅是一种技术革命,更是能源行业的革命,推进了传统能源系统向智慧化、综合化和绿色化转型。综合智慧能源系统通过采集、传输、处理和利用能源信息,实现能源的优化分配和精细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及排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分析在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关键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综合智慧能源的内涵及技术架构,并将其关键技术归纳为能源生产、能源输送、能源存储、能源消费、能源智慧化和多能协同优化等6个方面的技术。对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4点建议:推动智能化的电力市场建设,提升能源数据管理能力,推进以电能为基础的客户端供电业务的发展,以及要推进我国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装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态势感知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李华, 陆明璇, 佟永吉, 仲崇飞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3): 24-33.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3.004
    摘要294)   HTML12)    PDF (1065KB)(1014)   

    “双碳”目标下,含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不断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位测量单元、广域计量系统和数据采集与监控逐渐普及,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态势感知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可观和可控的重要途径。介绍了态势感知技术“察觉-理解-预测”架构在电力系统中的映射及方法分类,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新挑战,总结了态势感知技术在源荷预测、安全稳定、实时运行状态分析中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实施效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及其建设实践
    刘健, 刘雨鑫, 庄涵羽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6): 59-65.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6.008
    摘要526)   HTML18)    PDF (1216KB)(981)   

    在碳达峰、碳中和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因其对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有效管理成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组成形式,虚拟电厂通过先进的控制、计量、通信、优化等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可调节负荷、可中断负荷、储能等),实现源、网、荷、储的友好互动和优化运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及利用。介绍了接入调度系统的虚拟电厂系统结构、网络拓扑、控制策略等关键技术,在虚拟电厂建设过程中的保护配置、信息通信、智能终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可供同类工程建设项目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枢纽多样性建模和典型适用性研究
    李宜哲, 王丹, 贾宏杰, 周天烁, 曹逸滔, 张帅, 刘佳委
    综合智慧能源    2023, 45 (7): 22-29.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3.07.003
    摘要270)   HTML3)    PDF (1429KB)(976)   

    在“双碳”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IES)的规划和运行对有效能利用率、能量不可用性、碳排放水平等多种评价指标提出新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分析要素并建立机理模型成为IES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能量枢纽在IES中扮演着能量传输和转换的关键角色,决定着能量的转化和分配过程,并深刻地影响多维评价视角下的系统供能水平。因此,如何通过多样性的建模方法构建能量枢纽多要素模型成为IES分析的关键。梳理和分析了基于4种要素的能量枢纽建模方法,总结其内在机理以及匹配能源系统发展需求的适用性,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
    钟永洁, 纪陵, 李靖霞, 蒋衍君, 吴世伟, 王紫东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6): 25-36.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6.003
    摘要643)   HTML55)    PDF (3654KB)(961)   

    在国家“30·60”战略推动下,虚拟电厂成为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解决能源变革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新能源电力的安全高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首先,对虚拟电厂的内涵概念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虚拟电厂产生的客观大背景,结合目前我国虚拟电厂的外部政策环境剖析了当前虚拟电厂的主流业务板块;然后,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已经开展的虚拟电厂应用案例,进而归纳出虚拟电厂当前和未来快速发展所必须的可控资源、关键技术、市场机制等支撑要素;其次,对虚拟电厂的3个发展阶段进一步阐述,并对我国虚拟电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概况分析;最后,在完成对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的基础上对虚拟电厂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设计
    罗丽琦, 王月, 钟海军, 李庆勋, 谢广元, 王绍荣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8): 25-32.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8.002
    摘要311)   HTML7)    PDF (1057KB)(961)   

    研究了一种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SOFC-CHP)系统的方法,并以1 kW级系统为例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判断不同燃料及电堆功率要求下的SOFC-CHP系统热电供应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SOFC的净发电效率可达51%,热效率高达42%,CO2排放摩尔分数高达70%。所提方法可极大缩短计算速度,对进一步优化系统效率很有帮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
    王亮, 邓松
    综合智慧能源    2024, 46 (5): 12-19.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4.05.002
    摘要289)   HTML10)    PDF (1719KB)(923)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产生的数据数量不断增值、种类也愈发多样。复杂化的数据环境为电力系统异常数据诊断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目前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异常数据检测方法进行总结,介绍了基于传统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检测方法,并分析了3类算法的检测原理、特点以及不足。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中异常数据检测会遇到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电力数据共享安全防护与隐私保护综述
    邢汇笛, 龚钢军, 翟明岳, 刘雪松, 王浩淼, 扬爽
    综合智慧能源    2024, 46 (5): 30-4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4.05.004
    摘要346)   HTML10)    PDF (1839KB)(857)   

    电力数据能够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具有巨大的开放及融合应用价值。为创造和释放电力数据的价值,需要构建一个面向全社会各行业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然而在电力数据共享过程中存在隐私泄露、数据篡改、缺乏数据安全聚合方法等安全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区块链、隐私计算、脱敏等技术来解决上述安全问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构建出电力数据共享安全需求模型及隐私保护框架;介绍了3个电力数据共享安全防护技术,并详细分析对比了不同技术的融合和使用场景,描绘出电力数据共享安全防护与隐私保护的技术方法体系,为电力数据开放共享的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多模态知识图谱在电力运检中的应用与展望
    蔺家骏, 闫玮丹, 胡俊华, 郑一鸣, 邵先军, 郭炳延
    综合智慧能源    2024, 46 (1): 65-74.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4.01.008
    摘要287)   HTML18)    PDF (3326KB)(839)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知识图谱(KG)作为可视化的大型语义网络在电力运检中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KG在电力运检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语义信息方面,然而电网运行中会产生大量异构数据,足以支撑构建多模态知识图谱(MMKG),为多种下游任务提供数据支持。从电力运检的功能需求出发提出引入MMKG解决综合智能问答系统和故障处置问题,重点介绍了针对电力运检数据的MMKG构建技术,总结了MMKG能够发挥作用的电力运检功能场景,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最后深入分析了发展MMKG会面临的挑战,为电力运检智能化发展与建设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国内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烷应用可行性分析
    陈勇, 苏军划, 汪洋
    综合智慧能源    2022, 44 (6): 86-90.   DOI: 10.3969/j.issn.2097-0706.2022.06.010
    摘要425)   HTML30)    PDF (985KB)(838)   

    CO2减排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催生了CO2加H2合成CH4的市场需求。分别从H2源、CO2源、甲烷化反应催化剂和反应器等方面阐述了CO2加H2合成CH4的技术原理,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性。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转运是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柱,利用风光弃电制H2中和捕集的CO2,实现碳中和。生成的CH4可就近补充至天然气管道中,大大降低了能源的储存和转运成本,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未来可提高的CO2交易价格及可降低的可再生能源价格预示发展CO2加H2合成CH4在国内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