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出版道德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7年 第3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与开发
侧煤仓对冲燃烧锅炉一次风粉调平的试验研究
吕宏彪,史恒惠
2017, 39(12): 1-3.
摘要
(
224
)
PDF
(1092KB) (
7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侧煤仓锅炉实际运行中经常发现各燃烧器出口煤粉分配严重不均,即靠近扩建端的各燃烧器煤粉流量大、风速高,而固定端一侧的煤粉流量偏小、风速低。这是导致燃烧不均、一次风管堵塞的主要原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风速调整装置,安装在各一分二分配器后、燃烧器前,有效地对各支管风粉速度进行在线调平,较好地解决了锅炉燃烧不均衡的问题。
大型火电站给水泵组的配置与布置分析
余丽萍
2017, 39(12): 4-7.
摘要
(
241
)
PDF
(769KB) (
13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火电站给水泵组选择不同的配置类型、调速方式和布置方案,对厂用电、辅机耗功及机组经济性等会形成不同影响。对国内外和实际工作中给水泵组配置、布置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单台100% 容量的汽动给水泵作日常运行配置、主给水泵和前置泵同轴异位布置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承受大载荷滚筒的高周疲劳寿命分析
韩刚华
2017, 39(12): 8-10.
摘要
(
236
)
PDF
(777KB) (
6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承受大载荷的带式输送机滚筒,筒体上焊缝疲劳损伤破坏是滚筒最主要的失效形式。论述了高周疲劳方法在承受大载荷滚筒疲劳寿命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了阐述,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分析时参考。
筒仓顶部布料设备卸煤沟槽的密封形式研究
程文光
2017, 39(12): 11-13.
摘要
(
203
)
PDF
(1306KB) (
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我国在电力、煤炭、煤化工、港口码头、钢铁等行业筒仓建设的增多,对筒仓顶部布料设备卸煤沟槽的密封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对卸煤沟槽实现良好密封,达到良好抑尘效果,满足国家环保要求的技术意义重大。结合具体筒仓布料设备采用对应卸料沟槽密封装置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所研究方案可行性较好的结论。
基于神经网络的实时仿真在新型调速器研制中的应用
杨炳良
2017, 39(12): 14-18.
摘要
(
170
)
PDF
(1010KB) (
5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福建分公司棉花滩水电站4台调速器的更新改造,围绕水电机组一次调频功能对电网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的水轮机调速器一次调频新的调节模式及协调控制策略,在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轮发电机组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研制满足国际标准的变参数功率调节与变参数功率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模式的新型调速器,并取得成功,解决了棉花滩水电站目前调速器关键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产品问题。
除氧器水位测量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常英丽1,常亚丽2,卞和营1,赵水平2
2017, 39(12): 19-20.
摘要
(
271
)
PDF
(946KB) (
7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某电厂在除氧器水位显示正常情况下发生了给水泵气化,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除氧器水位测量存在失真现象,进而对除氧器水位测量存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找出了故障的原因,并为其他同类型机组的水位测量准确度判断提供了参考。
M701F4燃气轮机组不同控制模式下的经济性分析
陈昭
2017, 39(12): 21-26.
摘要
(
239
)
PDF
(799KB) (
9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M701F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高负荷运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将机组置于几种不同控制模式下稳定运行,对发电气耗、厂用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一次调频的要求与考核,对温控和非温控模式下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量化对比,得出转速控制(贴近温控)模式的最优运行方式,可为同类型机组运行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配电网馈线故障仿真系统的研究和实现
李俊达
2017, 39(12): 24-26.
摘要
(
210
)
PDF
(917KB) (
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上线运行后能够正确可靠地进行故障处理,需要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馈线自动化功能进行测试。传统的馈线自动化功能的测试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软件的配网故障仿真系统,作为对配网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这一功能的测试系统。
技术交流
三维数字化电厂在运维期的作用
陈小红,孟颖超
2017, 39(12): 27-29.
摘要
(
207
)
PDF
(985KB) (
18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化电厂以数字化设计移交的图纸与数据成果为基础,采用KKS编码体系和可扩展的数据库设计方式,通过与电厂生产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信息共享和高度集成。通过对所积累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加强对信息的有效利用,提升电厂的数字化优化运行能力、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决策支持能力。通过对运行检修的三维可视化管理,提升各环节的协同运作水平,提高电厂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促进电厂一步步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氟塑料换热器在火电站中的应用实践
樊鹏1,李优1,谢杰2
2017, 39(12): 30-34.
摘要
(
201
)
PDF
(1180KB) (
9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一种针对电厂烟囱冒白烟和石膏雨问题而设计的新型氟塑料零泄漏水媒式烟气再热(MGGH)系统,详述了氟塑料换热器特点、系统工艺组成、系统工作原理、系统设计参数及系统运行性能等几方面内容。通过对投运后氟塑料MGGH系统的换热效果、烟风系统运行阻力、低负荷工况辅助蒸汽耗量、系统漏风率等4方面进行性能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氟塑料MGGH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性能值,整个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强,有效解决了烟囱冒白烟和石膏雨的问题。
某机组燃气控制阀指令偏差原因分析与处理
施晓炜,蒋敏杰
2017, 39(12): 35-36.
摘要
(
297
)
PDF
(843KB) (
5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运行中出现燃气控制阀PM4阀位的指令与反馈存在偏差,威胁机组安全运行。针对该故障进行原因查找并最终解决了问题。
600MW火电机组对标管理及优化运行
鞠文斐,王津楠
2017, 39(12): 37-39.
摘要
(
233
)
PDF
(732KB)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内600
MW级A,B两火力发电厂,机组情况相似,负荷率相近,但是运行经济性相差较大,B发电厂在年发电量只占A发电厂97.6%的情况下,创造了相当于A发电厂143.9% 的年净利润。通过采用对标管理的方法,对A,B两厂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折算成对发电煤耗的影响来比较。最终发现综合厂用电率高,凝汽器端差大,排烟温度高是造成A发电厂运行经济性差的3个主要原因,共影响供电煤耗5.345
g/(kW·h),占比84.3%。结合设备实际,提出技改措施。
锅炉受热面爆管引发的二次泄漏
罗传旭,吴章勤,艾川,孙成刚
2017, 39(12): 40-41.
摘要
(
246
)
PDF
(712KB) (
5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火电厂锅炉运行不当时受热面管子会发生长时超温或短时超温引发的爆管。分析了一起锅炉受热面爆管处理后,其他受影响部位在运行中出现二次泄漏的事例。采用宏观检查、材质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对二次泄漏处焊缝组织及附近管样进行分析,泄漏的原因为首次爆管时,二次泄漏处角焊缝受到较大的交变应力影响,锅炉启动后即在角焊缝熔合区发生二次泄漏。爆管后应对相关金属部件进行全面的无损检测,以消除隐患。
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防渗设计
杨瑒
2017, 39(12): 42-43.
摘要
(
205
)
PDF
(766KB) (
5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回龙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库盆采用混凝土面板和挂网喷混凝土面层两种组合的全封闭防渗措施,水库蓄水后渗漏量较大,采取了聚氯乙烯(PVC)喷涂+砂浆保护方案。电站运行多年后,PVC防水层严重老化,防渗效果逐渐下降,经过多次试验论证,最终确定了以高强水泥砂浆作基层,再喷涂单组分聚脲的防渗方案。
热网加热器的安全运行措施
王予川1,杨智峰2
2017, 39(12): 44-45.
摘要
(
234
)
PDF
(715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网加热器常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偏离设计值低参数运行将严重影响热网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分析了低压运行时设备损坏的原因,提出了调整热网加热器的循环水量、提高热网加热器循环水出口温度的措施,使热网加热器的蒸汽压力接近设计值,以保证热网加热器安全运行。
节能与环保
燃煤电厂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及技术经济分析
晋银佳1,孙海峰1,王丰吉1,晏敏1,时孝磊1,朱跃1,林敬民2
2017, 39(12): 46-49.
摘要
(
244
)
PDF
(805KB) (
16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某电厂废水经过梯级利用和浓缩处理后产生50
m
3/h的高盐废水,高盐废水经深度浓缩后产生末端废水,末端废水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后实现废水“零排放”。介绍了碟管式反渗透、电渗析、正渗透、蒸汽机械压缩等深度浓缩技术以及多效强制循环蒸发、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烟道雾化蒸发等蒸发结晶工艺,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为燃煤电厂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技术交流
基于燃煤烟气体积热值比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张金柱,陈启召,吉金芳,梁新磊
2017, 39(12): 50-52.
摘要
(
228
)
PDF
(736KB) (
6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火电行业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估算烟气量和设备进出口污染物排放量,但在缺少可靠燃煤资料的情况下很难估算。提出了基于燃煤烟气体积热值比的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通过与标准提供的公式及常规估算公式进行对比,该计算方法方便、快速且计算结果误差较小。
节能与环保
激发剂掺量对固硫灰基地质聚合物强度和固化Pb2+性能的影响
曹旺均1,陈宇肇2,陈仕国3
2017, 39(12): 53-55.
摘要
(
200
)
PDF
(950KB) (
3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利用大量堆存的循环流化床燃煤固硫灰,以固硫灰为原料制备固硫灰基地质聚合物。开展了碱性激发剂掺量对地质聚合物强度影响的研究,并利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法研究了地质聚合物对Pb
2+
的固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激发剂中
n
(Na
2O)/
n
(SiO
2)为0.27时,固硫灰基地质聚合物强度达到最高值,
n
(Na
2O)/
n
(SiO
2)高于0.27时,强度几乎不变;固硫灰基地质聚合物固化Pb
2+
的能力随着激发剂掺量的增加而提高。
1000MW机组脱硝系统空预器堵灰防治
李绍刚,韩丽娜
2017, 39(12): 56-58.
摘要
(
207
)
PDF
(753KB) (
6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一期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装置投运后空预器堵灰不断加剧,造成风机电耗、空预器烟气侧、一/二次风侧差压等增大,使机组的经济性不断下降,同时降低了机组出力。通过分析空预器堵灰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进而提高机组经济性。
H2O对合成气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厉剑梁
2017, 39(12): 59-61.
摘要
(
191
)
PDF
(812KB) (
4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Chemkin软件对CO/H
2合成气在O
2/N
2/H
2O气氛下预混火焰的火焰传播速度和着火延迟时间进行数值模拟。模拟选用GRI-Mech 3.0反应机理。模拟结果表明,H
2O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对燃烧特性有重要影响。在低H
2含量时,H
2O的化学性质提高火焰传播速度,降低着火延迟时间。在高H
2含量合成气燃烧中,H
2O的化学性质会降低火焰传播速度以及着火延迟时间。
2x660MW火电机组吸收塔除雾器超低排放改造
李志刚1,刘红蕾2,李旭同3
2017, 39(12): 62-64.
摘要
(
185
)
PDF
(1337KB) (
7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某电厂吸收塔改造为例,在原吸收塔内采用除雾器的差异化布置改造方案,按照除雾器流场模拟计算结果进行设备布置。改造完成后,净烟气雾滴排放质量浓度小于20
mg/m
3,完全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的要求。
超低排放火电机组空气预热器压差控制措施
王滨
2017, 39(12): 65-66.
摘要
(
235
)
PDF
(711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火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空气预热器堵塞问题日益突出。分析了某公司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后对空气预热器压差的影响,通过脱硝系统性能优化试验和空气预热器性能试验,进行了喷氨量调整、吹灰等优化,提出了控制空气预热器综合冷端温度不超限、合理投用空气预热器吹灰等措施。在机组超低排放指标全面达标的情况下,空气预热器运行压差保持稳定,未出现空气预热器异常堵塞现象,引、送风机电耗大大降低。
新能源
设备衰减率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的影响分析
肖黎明
2017, 39(12): 67-69.
摘要
(
284
)
PDF
(738KB) (
1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电利用小时数是判断太阳能光伏电站运营状况的核心指标,这个指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去自然因素和弃光限电影响,设备性能和运维水平对利用小时数的影响,则需太阳能产业界通过自身努力去逐步解决。通过对某太阳能光伏电站进行跟踪后评估,测算出其电池衰减率对发电利用小时数的影响,即衰减率每提高1%,影响利用小时数12
h。这对光伏设备厂家和光伏发电站上下游协同发展均提出了新的技术创新要求。
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环保管理要点和关键环节探析
刘锋
2017, 39(12): 70-72.
摘要
(
217
)
PDF
(717KB) (
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因具有清洁环保、建设周期短、初期投资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发展规模和数量逐步增加。由于燃气分布式能源站大部分位于城区周边或工业园区等环境敏感区,一旦发生环境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及居民产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对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的环境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了解掌握燃气分布式能源站环保管理的要点和关键环节,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开放获取
版权转让协议及作者声明
论文模板
作者须知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